《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徐立京 著
徐冬冬 绘
中信出书集团出书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不仅是一套关于时令、气候、物候改变规则的常识系统,更是归于我国人的时间哲学,其间蕴含着古人对天然、六合、年月、人生的思悟。
作者从生命观的视点,寻觅四季更迭的脚步,对每一个节气和物候进行解读,不仅从常识层面予以解说,更结合本身的人生阅历与生命体会,发掘其间浸透的中华民族陈旧的才智、哲思与诗意,赋予其生命美学的新阐释。当代我国笼统绘画大师徐冬冬历时八年创造完结《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系列组画,这是榜首套完好描绘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笼统绘画作品。作品精选140余幅画作,并录入与王蒙、丁一汇、陈来、薛其坤等名家的对谈,从艺术、文学、哲学、科学等不同视点,展示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所代表的我国才智对当代世界的遍及价值与意义。
>>书摘
人总是在四季之中,但咱们对四季有多少感知呢?
古人以一双慧眼和一颗细腻的心,观花开花落、燕来燕往,总结出了博学多才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五天一候,一候一变,三候为一节气,六节气为一季,四季二十四节气为一轮回,循环往复,年复一年。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假如光看阿拉伯数字的年月日,咱们不会在瞬间对四季改变发生那么激烈的天然反响和丰厚联想,可是一读二十四节气就不同了,立刻就对时节替换有了最直观最生动的感触。
七十二候,更丰厚、更欢实、更繁荣、更“给力”。什么“鸿雁来、寒蝉鸣、蚯蚓出”,什么“桃始华、萍始生、禾乃登”,什么“水始冰、雷乃发声、土润溽暑”,什么“蝼蝈鸣、鹿角解、蝉始鸣”,什么“王瓜生、苦菜秀、靡草死”,什么“反舌无声、豺乃祭兽、征鸟厉疾”……
大大小小的植物、动物,高天厚土的种种天然现象,咱们见过的没见过的、听过的没听过的、知道的不知道的,七十二种物候的总结描画是那么形象、那么详尽、那么共同,时不时让人出人意料,又常常令人会心一笑。
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太阳抵达黄经60度时为小满。在阅历立夏节气春去夏来的过渡之后,小满的到来,意味着真实的夏天降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其意义是夏熟作物开端趋于老练,籽粒开端灌浆,但没有彻底饱满老练。此刻正是生长的最关键时期!
大天然的造化之妙,在这一时节再次显示。生命生长所需的阳光雨露,在小满时节到达了一个充足的顶峰。
小满意味着雨水的丰盈。南边区域的农谚说“立夏小满正栽秧”,小满正是适合水稻栽插的时节。古谚还说: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三车”指水车、油车和丝车,农田灌溉,菜籽打油,摇车缫丝,农家忙得不亦乐乎。故而,小满也是农忙时节。
▲水稻梯田,图源:视觉我国
小满意味着阳气的丰盈。《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六合气交,万物华实。”此刻,阳气振作,万物茂盛,是生命生长最为旺盛的时节。古人调查到,小满时节,人体的生理活动处于最旺盛的时期,耗费亦最多,故应及时恰当弥补,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受损害。因而建议生命活动越活泼,越要有度有节,勿贪寒凉,以呵护好生命生长的阳气。
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为什么小满节气的初候是“苦菜秀”呢?
遍及的解说是:小满尽管预示着麦子将熟,但毕竟还处在一个青黄不接的阶段,冬天储藏的粮食现已吃完,夏收的粮食没有老练,在曩昔,大众在这个时分往往以野菜果腹。苦菜是我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种类也多种多样。
但野菜在春天也有、也能够吃,为什么到了小满才将野菜之一的苦菜作为物候特征呢?
▲苦菜,图源:aihuhua
一方面,当然是苦菜在这个时节长得最为茂盛,“秀”遍南北;另一方面,苦之味,便是夏之味。《诗经》有言:“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苦是夏天真实的滋味,也正是生命生长的滋味。
小满之日“苦菜秀”。在生命将满未满、将熟未熟之时,苦是有必要阅历的滋味。不阅历苦味,生命便无法走向老练。这是小满的规则,也是生命的规则。
小满二候“靡草死”。
靡草大致是一种能够入药的草。这种草除了药性,还有一个特性:至夏则枯死。
小满,是生命生长多么旺盛的时节啊!跟着麦穗的抽浆逐渐饱满,六合间充满了行将丰盈、生命迎来老练的期盼和高兴。可这个时分,靡草却死了。
为什么呢?
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靡草的生命周期和小麦根本共同。它是初春最早长出来的一种野草,到了此刻,生命逐渐衰靡。万物的夏天,却是它的秋天。
另一种说法是,它是喜阴的草类,枝叶细致柔软,饱尝不住小满激烈的阳气,枯黄逝世。在阳气盛极到一个高点的小满,万物的生,恰是靡草的死。
万物的生生灭灭随时在发生,生中有灭,灭中有生,即便在生命最为火热的夏天,在孕育生命生长的夏天,也要时间面对生命的逝世,或者说,一部分的生是以一部分的灭为依存的。
小满至,靡草死,生命是一个平衡不断被打破又去不断寻觅平衡的进程。在夏之气韵的运动中,阳气不断上升,阴气不断地寻觅阳气给予弥补,到达瞬间的平衡,而这平衡与不平衡也在毫厘间,不断转化。这寻求平衡与平衡被打破的转化进程,正是生命生长的进程。
四时之变,皆在气也,气分阴阳,阴阳相薄相生而发生时节改变。小满三候“麦秋至”正是阳气振作的一个高点,阳气越来越升腾,阴气攀随而于此刻到达高位的平衡,就发生了这夸姣的图景:湛蓝天空下,涌动金黄麦浪。
人们迎来了一年中榜首个收成的时节。
▲风吹麦浪,图源:视觉我国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说了为什么这个夏天的麦收季被称作“麦秋至”:“秋者,百谷老练之期,此于时虽夏,于麦则秋,故云麦秋也。”小麦在夏天老练收成,而其他农作物收成的时节一般是秋季,因而,关于小麦来说,小满的收成季就相当于它的秋季,故为“麦秋至”。
此刻的丰盈,是大天然对旺盛生长中的生命最好的组织。走过萧条的冬天,走过生命复苏萌发的春天,一路走来,感触过花开,感触过果熟,感触过草蔬青青,但唯有小麦——粮食,是生命生长能量最根本的供应。在激扬振作的夏天,生命得到了榜首场最及时最实在的补给。
元代诗人元淮写《小满》:“映水黄梅八成老,邻家蚕熟麦秋天。”明代诗人何吾驺的《落第南还晚泊黄牛村》写道:“新凉牛犊归桑薄,小满人家割麦田。”
麦田,麦香,麦收,让古往今来的文人记忆犹新。
其实,小满时节的老练之景,并不仅仅风吹麦浪。
看那南国枝头的枇杷,早已熟透了。五月枇杷黄似橘,年年新果榜首枝。作为初夏榜首果的枇杷是很独特的,秋日养蕾,冬天开花,春来健壮,夏初果熟,承四时之雨露,为“果中独备四时之气者”。明代诗人李昌祺调查到了这一点,他写道:“长是江南逢此日,满林烟雨熟枇杷。”
满林烟雨熟枇杷,多么活色生香又诗意盎然的情形啊。
▲枇杷树,图源:视觉我国
还有杨梅。
在炎炎夏天里走进江南,一树树的红果累累,搅动着人们的味蕾。杨梅未熟时色彩青绿,极酸,熟后发红,越红越甜,红到发紫发黑,便甜极。小满三候“麦秋至”便是这样的甜极韶光。选一处农家,摘一颗杨梅果放进口中,多汁的甜美立刻在嘴里炸裂开来,再来一点克己的杨梅露、杨梅酒,夏天韶光竟是如此清新悠长。
▲杨梅,图源:视觉我国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也难免感叹。他在《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中盛赞这小满夏天的夸姣:“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乞身当及健旺时,顾我蹉跎已变老。
夏绿是生长,金黄是丰盈。在小满“麦秋至”的时节,一起收成生命生长与老练的高兴,一起具有生命之夏的火热与生命之秋的饱满,这是多么满意啊!就让生命暂停在这样满意的时间,不要贪念更多了。
“小满”之后,毋求“大满”。
二十四节气中其他带“小”字的节气,后边总跟着“大”,小暑之后是大暑,小雪之后是大雪,小寒之后是大寒,小满之后却无“大满”,而是芒种,我想这刚好表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才智。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全部到达极值后必定走下坡路,“大满”并非人们应当寻求的完美境地。小得盈满,还有向上的空间,这样才能够继长增高,才契合我国文化的抱负。
守望麦田,守望我国文化的才智,守望美好。
作者:徐立京
修改:金久超
责任修改:朱自奋